再过不到一个月,上海市民周先生便将前往吴淞口,并随船将已逝父亲的骨灰撒入大海。
“为了遵照父亲的遗愿为他实施海葬,咱们已经等待了半年多。”他的父亲于2017年夏天逝世,亲人期望能在冬至前后为其海葬,但受气候影响,冬季并没有海葬,于是便预定了本年4月份的海葬时刻。“父亲生前就很喜爱大海,期望咱们能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。”他说。
3月24日,汹涌新闻记者从上海沿海古园举行的“2018年上海市海葬公祭仪式”上获悉,到2017年末,上海已有4万余具逝者骨灰撒入大海,上海户籍逝者海葬补助规范本年进步至4600元。
不过,跟着参与海葬人数的逐渐添加,当时海葬安排运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闪现。比方:飞行安全压力逐渐增大;受气候影响,船次运能与群众需求对立日益突出等问题,海葬者家族的均匀等待时刻仍需半年左右。
上海户籍逝者海葬补助规范进步至4600元
3月24日,以“魂归大海 生命恒远”为主题的2018年上海市海葬公祭仪式在上海沿海古园举行,活动由上海市殡葬管理处、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、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主办,上海飞思海葬效劳部和上海沿海古园承办。众多海葬者家族及关怀海葬的市民齐聚沿海古园,一起思念撒海祖先。
“我母亲于2003年逝世后就实施海葬了,咱们已接连11年来参与海葬公祭日活动了。”来自上海徐汇区的沈女士通知记者,母亲在生前就通知他们几个子女,期望自己逝世后可以海葬,为国家节省土地,在子女不同意后,还屡次做子女的思想工作。后来,他们遵照了母亲的遗愿,将她的骨灰撒入了大海。“母亲的挑选对咱们的影响很大,我今后也会考虑比较节地生态的殡葬方法。”沈女士说。
汹涌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,为节省土地资源,促进殡葬改革和推陈出新,上海从1991年开端举行骨灰海葬活动,是全国率先推广海葬的省市之一。来自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的数据显现,自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初次海葬以来,到2017年末,上海飞思海葬效劳部已共计举行了357次海葬活动,共有40520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,有33264户家庭、162784人次为海葬者送行。
1999年,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建立飞思海葬效劳部,专门受理海葬事务。同年,上海实施海葬奖补政策,对挑选海葬的上海居民,每具骨灰补助家族150元,2007年将补助规范进步到400元,2012年又进步至2000元(1000元用于6名随船家族的车船效劳等费用,1000元直接奖补给家族)。
本年,上海进一步进步了本市户籍逝者骨灰的海葬补助,将每具骨灰的补助规范从此前的2000元进步至4600元。其间,3000元直接补助给逝者家族,别的1600元提供家族参与撒海所乘坐的车、船费(最多6人,包含稳妥等费用,也包含托付海葬部代撒骨灰的费用)。
受气候影响,每年仅三个月可海葬
“受气候影响,现在,上海仅有4月、5月、10月三个月,可以举行海葬活动,而即便在这三个月里,如果遇到不适合海葬的异常气候,也只能改期。”飞思海葬效劳部副总经理刘维斌通知记者,在上海,6月-9月多飓风、雷雨等强对流气候,11月开端便长时间迷雾,一直到3月份开春,气候才会逐渐好转。
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削减航次的暂时改动对家族出行带来的影响,现在只能使用4、5、10三个月进行海葬,适航期有限。因而,海葬者的等待时刻,一般需求半年左右。“为便于安排运能,咱们也会建议,上半年逝世的可以预定鄙人半年,下半年逝世的则可以预定在第二年上半年。”刘维斌说。
除了适航期有限,等待时刻较长外,本年来,飞行安全压力也在逐渐增大。当时,上海实施的是家族随船出海撒散骨灰的海葬方法,海葬航线主要为吴淞至长江入海口,因为长江口航道布满,各型轮船数量多,跟着航次的添加,保证海葬活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。
此外,因为当时适用海葬的船型主要为客滚船,跟着上海隧桥建造的加快,客滚船只逐渐削减,可以和谐用于海葬的航班总量不足,导致前几年预定参与海葬的等待时刻到达1年以上。不过,近两年,通过优化航次、挖掘余量等,等待时刻已缩至半年左右。
据刘维斌介绍,近年来,跟着市民观念的改动,挑选海葬的也越来越多。“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,基本上呈现出线性平稳增长的趋势。”他说,2012年,上海共有2000多具骨灰撒入大海,这一数据到了2017年,已增至3400多具。到现在,2018年的预定海葬量已超越2000,预计全年海葬量将超越2017年。